【腾讯云】9.9元体验2万分钟实时音视频通话,支持1对1或多人音视频通话,单房可支持300人同时在线,10万人同时观看;全平台互通高品质通话

2023年6月16日,先正达IPO获上交所审核通过,拟发行不超过27.86亿股新股,募资650亿元,堪称A股13年来的最大IPO。

如今,距离上交所审核通过已长达九个月之久,仍未实现上市融资。

我们先来看看先正达IPO的问题:

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,先正达计划上市融资650亿元,主要用于并购、偿债和研发。其中,208亿元用于全球并购,占比32%;195亿元用于偿还长期债务,占比30%;130亿元用于研发,占比20%;78亿元用于扩展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,占比12%;39亿元用于生产资产的扩展、升级和维护及其他资本支出,占比6%。从融资的主要用途可以看出,真正用于业务发展和扩张的仅占比38%,不足4成,而剩下的68%用于并购和偿还负债,这就是明目张胆的把A股当作提款机,还不用承担利息和偿还义务。

可能有人会问了,不是还有32%用于全球并购吗?不也是在发展业务?

我来告诉你,先正达并购是有传统的,就是高杠杆+高溢价收购的传统。根据其财报可以看出来,截止到2022年末,先正达高达3000多亿债务和1700多亿商誉。商誉是怎么形成的?就是高溢价收购形成的,当实际支出的价值高于被收购公司本身的价值时,多出来的便是商誉,严格上来说都不算资产,商誉就是一颗雷,一旦炸了,就是万劫不复。先正达想要融资650亿,其中195亿用于偿还负债也是远远不够的,其负债率仍旧高到可怕,如果将1700多亿的商誉资产踢出再计算负债率,那更是一个天文数字,一不小心就是下一个恒大。

先正达虽然是中国农化领头羊,业务覆盖全产业链,辐射全球,其营收在2022年也达到2200多亿,但是利润并不高。其2022年净利润为78.64亿,净利率仅为3.5%。净利率低的根源在于其庞大的并购历程造就的400多家子公司,这么多子公司几乎是难以管理的,无法持续聚焦主业,研发投入也不高。

毫无疑问,先正达IPO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继续并购和偿还负债,通过溢价收购,继续把泡沫吹大,而上市融资到了一定时间,再通过减持套现或股权抵押贷款,将资金套现出去,A股成了实实在在的提款机,至于回报投资者的事情,没人会管。类似的IPO案例太多了,很多公司上市后,一旦股票锁定期到了,立马减持套现,或者通过转融通的方式,借出股票,钱到手了,别的就不管了。

先正达IPO的案例以及其他类似已上市的股票给当前A股IPO狠狠上了一课,其制度设计和监管存在一定漏洞,重融资轻投资的观念始终存在。想要活跃资本市场,持续健康的发展资本市场,建设金融强国,仍旧是任重道远。

内容分享:
全球2000+节点无盲区覆盖,注册即可免费使用
Top